日期:2019-01-29
《周易》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依据,其旨在引导人们共同打造和谐社会,培养“独立不惧”的人格风范。 《乾·文言》中就曾明确表述,《周易》的宗旨在教人“进德修业”。进德在涵养“内圣”之功,培养卓然超俗的独立人格;修业在实现“外王”之道,营建“安土敦仁”的昌隆国运。《周易》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,要求人们树立独立的人格,这种性格属于崇高精神境界的涵养,乃儒家经世宗风的首要任务。道德不崇高、人格不高尚、修业将是徒托空言。 《周易》中对许多人才进行表彰,这些人才有着共同的个性,那就是自立自强自尊。无论遭逢治世与乱世,要有“独立不惧,遁世无闷”(《大过·象》)的志气,敢于抱大无畏精神同不良社会现象作斗争;若不为人理解、不被朝堂重用、隐遁乡里,无怨无悔。坚持正确立场,“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”(《否·象》),宁肯辞官隐居,过俭朴生活,也不与乱世小人同流合污。孟子称许卓然独立的大丈夫,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(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),表彰其独立人格。以道抗权的大丈夫,是国家的栋梁、民族的脊梁。 《周易》开宗明义,倡导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(《乾·象》),不能自强,难以自立,休论自尊。自强者必时时谨守两条生活准则:一要“非礼弗履”(《大壮·象》),守正道、行正路,违反社会礼法的事,不参与、不支持、不赞同;二要“惩忿窒欲”(《损·象》),抑制个人私忿,控制权力和物质欲望,践行孟子名言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(《孟子·尽心上》)。有超越自我的高尚情操,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、大风大浪不动摇、生死关头不畏怯。刚正不阿、一身正气、生死荣辱置之度外。坚持《周易》明训:“泽无水,困。君子以致命遂志”(《困·象》)。危难当头以自殉道,“杀身以成仁,舍生以取义”。中国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,实践斯言,名垂千古。如文天祥所说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人人自爱自尊,经受严峻考验,保持高风亮节,独立人格,正是建立和谐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准则。 |